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遗址遗迹 > 中央后委后勤部旧址

    中央后委后勤部旧址

    面积:不详㎡ 地址:西街、胡公村
    简介
     1947年04月中旬,从延安撤出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军委机关转移到临县三交镇周边后,后勤部入驻三交镇的西街村和胡公村。主要任务是:在中央后委的领导下,保障中央机关(前委)的后勤供给,为其它解放区提供军需供给方面的补充。当时,从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及海外华人筹集的物资、经费及部分兵员都是先集中到临县,然后再转运于陕北及其它解放区,支援各地解放战争。仅1947年09月的一次,后委就向中央纵队运送棉衣(包括棉帽、棉鞋)800套、土布1036丈、棉花1470斤,还有药品、电台配件和马队备件等。1948年,随后委机关转移河北省的西柏坡。

    西街村,位于三交镇西头。1947年04月,中央军委后勤部进驻。

    胡公村,位于湫水河西岸,三交镇北近3公里处。1947年04月,中央军委后勤部入住后,选择村里“老樊沟”的三院民宅作为后勤物资仓库重地,在沟口的樊天顺院住着警卫连,昼夜都有2名战士在沟口站岗;在张宝富院住着一个连长,隔壁为发电的马达室;在张众奎院住着一个姓申的科长。

    1946年冬,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蓄意进犯延安。党中央决定:由曾三牵头,从中办秘书处和机要处、中组部材料科、总政资料科等相关单位抽调40名同志,组建中央资料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中央档案及机密文件资料进行及时清理并安全转移。1947年03月,中央资料管理委员会在曾三主任的率领下,携带92箱档案资料进驻临县三交镇胡公村。04月02日,刘少奇、朱德转移华北途径三交镇时,曾三特地从胡公村赶来,向刘、朱汇报中央档案转移情况。根据刘、朱指示,曾三返回胡公村后,即选派材料科副科长谷先南及杜思如2位同志重返陕北,在国民党胡宗南部的重围中巧妙地把“坚壁”在清涧县的5箱中央档案资料安全取回胡公村。到4月下旬,随着转移来临县三交镇的中央后委机关人员增多,恐树大招风,出于安全考虑,经和中共晋绥分局协商遂将中央资料管理委员会迁址于兴县康宁镇的王家会和刘家曲两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