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兴(1894~1975年),黎族,出生于白沙县红毛乡番响村(今属琼中县),一个世代相传的黎族峒长、大总管家庭。在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亲国民党白沙县红毛乡乡长的职务。他是“白沙起义”中伟大的领袖之一。
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海南岛,琼崖国民党军政领导机关,逃到五指山区,横征暴敛,任意奴役黎、苗族人民。为使乡亲减少负担,在红毛乡一次征粮中他有意未按数收齐,被国民党顽固派抓去吊在屋梁上,打得遍体鳞伤,口吐鲜血。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惨无人道的欺压,激起了黎、苗族人民的反抗,在他和王玉锦的率领下,于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农历1943年7月13日)爆发了远近闻名的“白沙起义”。仅半个月的时间,起义斗争的浪潮就席卷了整个白沙县,同时波及乐东、保亭、感恩(今东方县)、昌江、崖县(今三亚市)、陵水等黎族地区。9月底,起义军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镇压,被迫退到鹦哥岭、什寒山,坚持艰苦斗争。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毅然决定派吉有理、王高定、王文聪等人出去寻找共产党,几经周折,在澄迈县找到了琼崖特委、琼崖纵队,冯白驹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们,高度评价了白沙起义,并表示坚决支持他们的斗争,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斗争。
1944年4月,在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白沙县抗日临时民主政府成立,王国兴被任命为副县长,同年12月,又被琼崖特委任命为白保乐人民解放团团长。他带领解放团,在白沙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配合琼崖纵队开辟白沙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王国兴积极发动群众,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发展群众武装,采取游击战术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琼纵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五指山区的“围剿”,为开辟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9年3月,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他调往自治区工作,同年7月,党中央批准王国兴为黎族代表,出席9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王国兴随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他回到海南。在白沙县城召开的隆重欢迎会上他激动地说:“黎族苗族同胞们,我们自己的国家成立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翁了,过去共产党领导我们打败日本鬼,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现在,共产党将要领导我们搞建设了,以后我们要把五指山建设好”。
1953年5月,王国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州)第一任主席和第一任州长、第一、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海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海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