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人物 > 姚云松
    姓名:姚云松
    出生日期:1920年10月
    性别:男
    舅父姚云松,1920年10月,出生在永顺县石堤镇他砂村的姚家寨,原名姚顺富。,10岁那年,外祖父送他进寨上的一家私塾读书。他学习刻苦,尊敬先生,爱护弟妹,放学回家后,还帮着家里放牛,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好苗子,长大后一定有出息。 1934年,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来到永顺,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贫苦农民扬眉吐气。刚满14岁的舅父萌生了当红军的念头。一天下午,舅父和本寨的穷孩子姚官南一起在山坡上放牛。姚官南对他说:“听说红军就驻在附近的石堤西场上,我们当红军去,好吗?”这话正问到舅父的心坎上,于是他们俩个就急忙跑到了石堤西花桥头上甘家寨,找到红军部队报了名。从此,舅父改名为姚云松,母亲知道舅父参加红军的消息,特地赶到场上看他,送了一双新布鞋给他。后来,舅父被分到红六军团特务团二营六连当战士,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部队,首长和同志们看他年纪小,都喜欢称他为“红伢儿”,处处关心他,晚上睡觉为他盖被子,衣服脏了帮他洗。这年秋天,舅父所在团担负了大庸后坪阻击战的任务。后坪(现为张家界市后坪镇)是大庸接近永顺的一个小镇,也是来永顺的必经之路。敌人从这里开往永顺,妄图“围剿”红军。红军在后坪附近地势险要的鸡公垭埋伏待敌。天刚蒙蒙亮,敌军开进伏击圈,只听到一阵激烈的枪声划破了山谷的宁静,红军战士居高临下,打得敌军落花流水,舅父虽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却表现得很英勇机智,一会儿帮助运子弹,一会儿帮助护理伤员,受到首长的表扬 战斗胜利结束后,他调到营部当通讯员。接着,他又参加了湖北中堡歼灭战,桑植陈家河追击战,多次受到表扬。  舅父至今还常说:“没有余政委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可惜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舅父到达陕北时,刚满16岁。 1950年,舅父荣获解放华北纪念奖章、解放大西北纪念奖章、解放全国“人民功臣奖章”各一枚。 新中国诞生了,舅父姚云松却成了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1956年后,舅父随部队转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任兵团皮革厂政治委员。尔后,还担任兵团其他部门领导职务。直到1983年离休。
             注:选摘自《团结报》2017年7月8日,星期日“湘西故事”版。(唐洪文,李雪梅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