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人物 > 滕久忠
    姓名:滕久忠
    出生日期:1905
    性别:男
    康久忠,号信诚,别名酒钟,汉族,梅花乡麻阳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
    久忠幼年丧母,生活极为贫困,其父乃携之迁居城郊董家冲,以种蔬菜为生。他勤好学,酷爱书画,小学尚未毕业,就常为亲友题字作画,赢得人们赞许。
    民国初年,列强入侵,国弱民贫,久忠立下救国救民之志。就读县模范小学时,即与同学彭泊、彭大云、黄茂盛结为兄弟,矢志长大成人后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并在董家冲的龙头山岩菩萨边亲手刻上“四义山”8个大字,以期共勉
    民国14年(1925),久忠在模小毕业,因成绩优异,得巡防军统领陈渠珍器重,保送到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北伐军进入湖南后,革命风暴遍及全省。在学校党组织领导教育下,久忠和果裕以及40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同右派势力展开激烈斗争。他们不但轰走了反动透顶的校长和部分不好的教职员,而且还组织了赤色宣传队,两次下乡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编印《洪水》、《猛兽》、《红星》等报刊,还演出“打土豪”等街头剧,使敌人惊恐万分。
    长沙“马日事变”后,常德反动当局向革命势力进行残酷镇压,以两个营的军队包围学校,不少同学被抓走。久忠和裕一道越墙而逃,幸得同乡彭泊营救,脱离虎口,经长沙直达武汉。之后参加由共产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学习军事,结业后被分配到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工作,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部队向广州退却时,不幸被击散。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久忠又千方百计找到了党组织,经安排由香港绕道上海、武汉等地,于民国17年(1928)回到保端。返家后,通过各种渠道调查社会情况,适时开展革命斗争。当时保靖县政府将教育经费挪作他用,引起教育界极端不满。久忠便和地方要人邓刚志等一起发动群众,支持教师罢课。历时两月的罢课斗争,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视,三十四师政治部主任陈绍平下达缉拿共产党员膝久忠的手令。滕久忠闻讯,当晚,冲破层层阻拦,星夜离开保靖逃往桑植,再次回到贺龙身边,被安排在贺锦斋师部任参谋之职。
    民国18年(1929),久忠又被分配到四师一营一连任连长,转战于潮北鹤峰和湖南桑植、石门等地。民国19年5月,部队奉命向洪湖转移,并决定先打监利城,以扫清前进的障碍。久忠接受任务后,率领战士向守敌发起猛攻,直逼城下。激战中,久忠不幸右肺中弹,当即送往洪湖医院治疗,伤未全愈,因情况紧急,遵从上级指标,暂时回乡养伤。
    民国20年(1931),久忠潜回保靖后,病中仍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道理,发动堂兄滕久银、滕久文、堂侄滕树章以做裁缝为掩护,与部队取得联系。部队亦多次询问病情,望早日归队。由于医疗条件差,病情日益恶化,不幸于同年7月逝世,安葬于今梅花乡麻烦村四星城,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