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名阿初,出生于金川县金川镇角木牛村。杨秀英自幼家庭贫困,其父常年给千总当差。父亲死后,家里只有母亲和妹妹。由于没有人当差,在乡邻们的撮合下,一姓王的上门与杨秀英结婚,给千总当差。由于受不了千总的折磨,王离家出走不归,当差的事又落到杨秀英头上。
1935年10月,红军进驻金川,杨秀英举家逃往独松。数日后杨翻山回家暗中观察,发现红军把她家的牛羊都收进了圈舍,喂得很好,心里万分感动,立即参加了红军。在她的带动下,全村人都回了家,还到县城参加了红军召开的群众大会。杨秀英参加红军后,从事宣传工作,带领工作组到河西、沙耳、勒乌、万林进行宣传,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安排到绥靖县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当翻译。继后被任命为绥靖县苏维埃宣传部长,后又任格勒得沙中央政府妇女部长,
经大金省委妇女部长吴朝祥,格勒得沙政府主席克基、副主席孟兴发、杨海山等的介绍,1935年12月与金川省委书记、省军区政治委员邵式平结婚,这在整个根据地引起了极大反响,有力地推进了红军各项工作的开展。
1936年春,杨秀英随邵式平到炉霍开会,邵式平染斑疹伤寒,卧床不起二个多月,在杨秀英的精心照护下,得以好转。7月,接到母亲病危消息,请假回家探母,临别前邵式平对她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万一被敌人抓住了,就说邵式平已经死了。”就在杨秀英回金川后,红军奉命北上,反动派卷土重来,杨秀英流落丹巴、康定,隐姓埋名,母亲和妹妹相继去世,儿子出走,后来找到了他王姓的父亲。杨秀英几经磨难,才在丹巴县巴底乡靠开荒种地,磨豆腐、卖柴维持生计。
解放后,邵式平、天宝多次派人打听杨秀英的下落,杨直到1962年才回到金川。1979年,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前来看望,才得知曾任江西省省长和省委书记的邵式平已于1965年病故。
杨秀英一直保持革命晚节,在全县享有很高的声誉,曾是全州优抚对象先进个人。1992年4月病故。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