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地处晋绥交界,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偏关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偏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既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又是大青山抗日游击区的大后方。1937年9月,中共晋绥边特委在偏关县成立后。11月根据晋绥边特委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偏关县委员会。接着一二0师警备六团进驻偏关,以分散兵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偏关人民也在严阵以待,同仇敌忾,斗志昂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组织,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群众团体。其时,在偏关组建了城关、楼沟、老营、尚峪、贾堡、老牛坡等牺牲救国同盟支部,并深入各村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组建了第一个抗日武装牺盟游击队,,在全县推行了合理负担,提倡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特委、绥蒙区党委、绥蒙政府、塞北军分区等领导机关曾住于偏关。乌兰夫、高克林、杨植霖、苏谦益、姚喆、张达志、曾锦荣等领导同志都曾在此地工作过。他们领导偏关人民和偏关人民共同奋战,使偏关全县1941年获得解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偏关县有392名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有1114名青年参军上前线,支前97824人次,贡献驴工32207个,配合正规军和民兵独立战斗69次,消灭日伪军785人,毁桥梁5座,割敌人电线535千米,烧敌汽车14辆,拆除敌炮楼17座次,拔敌据点22个次,缴获大炮9门,机枪435挺,弹药2353箱,缴获其它物品1583件。偏关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