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

    重要历史事件

     名称1: 中国共产党偏关县委员会成立。 时间: 1937.11.         

    名称2: 一二0师警备六团马站阻击战 时间: 1938.01.24-25.。 

    名称3国民革命军三十五军老营、鸭子坪阻击战。时间1938.05.。

    名称4:日寇第一次入侵偏关。时间:1938.02.26.

    名称5: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县长梁雷牺牲。1938.03.18.

    名称6:日寇第一次弃城逃跑,处决汉奸五名,1938.03.下旬。名称7:日寇第二次入侵偏关,在我军打击下,第二次弃城逃跑,时间:1938.06.04

    名称8:日寇进行春季大扫荡,遭我军沉重打击,敌伪警备队在我教育下,60余人起义返正。时间:1941.01

    名称9:偏关县全境解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晋绥边区的一个完整县。时间:1941.12.16.

    名称10:黄树坪突围之战,塞北分区政治处主任曾锦云、组织科长谢礼荣、二科科长饶典训三同志在突围中牺牲。时间:1944.0.

    革命烈士数量:392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偏关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偏关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1937年7月7日,日寇侵略中国,“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1939年晋绥边特委在偏关成立,抗日战争时期绥蒙区党委、绥蒙行政公署、塞北分区曾驻关城。乌兰夫、高克林、杨植霖、苏谦益、姚喆、张达志、曾锦云等同志在此地工作。偏关全县于1941年解放。

    在革命战争年代,偏关儿女浴血奋战,曾有392名同志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偏关有1114名青年参军上前线,支前参战97824人次,贡献驴工32207个,配合正规军和民兵独立战斗69次,消灭日伪军785人,毁桥梁5座,割敌人电线535千米,烧敌汽车14辆,拆除敌炮楼17座次,拔敌据点22个次,缴获大炮9门,机枪435挺,弹药2353箱,缴获其它物品1583件。偏关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革命简史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北靠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接壤;西偎黄河,与鄂尔多斯隔河相望;东与神池、平鲁两县毗邻;南与五寨、河曲交界。县境东西长60千米,南北阔58千米,总面积1658.4平方千米,全县设四个镇、六个乡,人口11.8万人。

    偏关县地处晋绥交界,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偏关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偏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既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又是大青山抗日游击区的大后方。1937年9月,中共晋绥边特委在偏关县成立后。11月根据晋绥边特委决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偏关县委员会。接着一二0师警备六团进驻偏关,以分散兵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偏关人民也在严阵以待,同仇敌忾,斗志昂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组织,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群众团体。其时,在偏关组建了城关、楼沟、老营、尚峪、贾堡、老牛坡等牺牲救国同盟支部,并深入各村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组建了第一个抗日武装牺盟游击队,,在全县推行了合理负担,提倡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特委、绥蒙区党委、绥蒙政府、塞北军分区等领导机关曾住于偏关。乌兰夫、高克林、杨植霖、苏谦益、姚喆、张达志、曾锦荣等领导同志都曾在此地工作过。他们领导偏关人民和偏关人民共同奋战,使偏关全县1941年获得解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偏关县有392名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有1114名青年参军上前线,支前97824人次,贡献驴工32207个,配合正规军和民兵独立战斗69次,消灭日伪军785人,毁桥梁5座,割敌人电线535千米,烧敌汽车14辆,拆除敌炮楼17座次,拔敌据点22个次,缴获大炮9门,机枪435挺,弹药2353箱,缴获其它物品1583件。偏关人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