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库
  • 切换城市
  • 首页 > 革命史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革命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革命史

    重要历史事件

     1、红七军两次过融水。 时间:1930年5月、11月。

    2、中共融县支部的建立。1937年6月。

    3、中共融县特别支部的建立。1944年春。

    4、融县抗日挺进队的建立。1944年11月。

    5、融县抗日挺秀队的建立。1945年3月。

    6、大扁洲伏击战。   1945年2月5日。

    7、融江围歼日伪军战斗。1945年5月29日。

    8、中共融县工委的建立。1947年7月。

    9、中共“华山”和“恒山”工委的建立。1947年12月。

    10、桂黔边人民保卫团的建立 。1949年4月。

    11、柳北人民解放总队。1949年9月15日。

    12、中共柳北区工委。1949年8月。

    13、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49年7月至10月。

    14、解放融县县城,1949年11月22日。

    15、中共融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15日和18日。

    革命烈士数量:85人

    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贡献

     一、建立党组织,领导柳北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1937年6月至1949年9月,融水县地方党组织先后经历中共融县支部、中共桂黔边特支、中共融县特支到中共融县工委、中共柳北区工委几个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剥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1945年8月,中共融县特支与撤退到融县的中共桂林文化支部、柳州日报社党员代表(后发展为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一起成立了桂北临时联合工委,统一领导柳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先后组建了融县抗日挺进队、融县抗日挺秀队、柳州日报社警卫队镇国政工队等抗日武装,与日伪军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融水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8年底,柳北地区建立第一支武工队。1949年5月,武工队扩建为桂黔边人民保卫团,下辖3个大队6个中队、2个妇工队。9月,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扩编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下辖3个大队15个中队、2个妇工队。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四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10月,柳北人民解放总队乘胜转入外线出击,主动进攻敌人。1949年11月22日,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融县县城。1949年12月,中共融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融水地方组织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方针,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于是,在融水县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形成了广泛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敌正规军调走后,出现了我强敌弱的新局面,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组织兵力,大踏步地向外线出击,取得了攻克罗城县龙岸乡、黄金乡、寺门乡及柳城县龙头乡,进攻柳城县大埔乡等地的胜利。1949年11月22日,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融县县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革命简史

     中国共产党在融水的革命活动始于大革命时期。1926年,中共党员张胆、共青团员莫大,以国民党柳庆区特派员的身份,三次到融县(今融水、融安,下同)帮助组织县农协和革命青年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张胆、莫大在南宁先后被捕牺牲,融县革命青年社和农民协会相继解体。

    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七军两次经过融水苗山。5月,红七军3000余人第一次经过,在三防镇休整5天。期间,红七军打击土豪劣绅,张贴标语口号,军长张云逸在三防镇下街头大榕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的纪律。同年11月,红七军7000多人第二次经过,在三防休整10天。期间,红七军前委召开了党员扩大会议,总结红七军出发以来的经验教训,发动全体共产党员讨论行军方案。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指挥部决定放弃攻打柳州的计划,改为攻打长安镇。红七军两次经过融水苗山,途经的乡镇有大年乡、良寨乡、洞头乡、滚贝乡、安太乡、怀宝镇、四荣乡、香粉乡、安陲乡、白云乡、红水乡、拱洞乡等。红七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向各族人民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

    1932年至1936年间,融水知识青年陶保桓、路璠、杨江、陶保恒等到桂林广西师范专科学校读书,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5年,陶保恒从桂林回融县中学任教,在校内编辑出版《抗日三日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1936年冬,中共桂林支部书记陶保桓派党员张华到融县进行组织发展工作,1937年6月,中共融县支部在融县中学北帝楼成立,党员4人,他是融水第一个党支部,也是柳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张华任支部书记,同年秋,张华等调离融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蓬勃发展,这时,路璠受党组织派遣回到融县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春,莫矜在融县加入党组织。随着党员人数渐增,秋天,经上级批准,重建中共融县支部,党员8人,路璠任支部书记。1939年,路璠、莫矜等人先后到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工作和学习。1940年10月,中共融县支部在融县中学成立了中共融中支部。1941年下半年,柳州党组织派党员卢起回到永乐家乡,在永乐小学成立“永乐青年读书会”,第二年成立了党小组。1942年,广西发生“七·九”事件,白色恐怖笼罩广西,在外地工作的融县籍党员先后回到家乡。1943年春,经广西省工委同意,路璠、莫矜、梁林等党员到大年乡、三江县富禄乡开辟革命新区,9月,组建桂黔边特支。12月,因情况发生变化,他们撤回融县活动,改为融县特支。1944年11月,日寇入侵融县。1945年春,融县特支与撤退来融县的中共桂林文化支部和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在融水镇滩底屯成立中共桂北临时联合工委,统一领导柳北地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斗争。工委成立后,先后组建了融县抗日挺进队、融县抗日挺秀队、《柳州日报》社警卫队、“镇国”政工队等抗日武装。2月5日,融县抗日挺进队在融水大扁洲进行伏击日伪军盐船的战斗,缴获敌盐船9只,生盐2万多斤,全歼日伪军30多人。这是融县打击日伪军,取得完全胜利的第一次战斗。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融县抗日挺进队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2月底,扩大到7个分队,500余人,队内建立了党的核心小组,下辖外来党员支部和本地党员支部,卢起为本地党员支部书记,任挺进队秘书,参与挺进队的领导。挺进队的第一、二、三分队是脱产的队伍,第二分队队长陶树才,队员主要来自融水镇罗龙村,第三分队队长覃宗义,队员主要来自永乐乡和融水镇,第四、五、六、七分队作为不脱产的队伍,主要驻防所在村的一带,其中第四分队驻防融水镇滩底村,第五分队驻防融水镇杨梅大村,挺进队总部设在滩底村陶三公家。以后,挺进队与日寇还进行了融水东华村、下伞、兴贤村等战斗。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利用自身优势,在和睦镇建立分社,印刷和出版《柳州日报》。为了保证和睦分社工作的顺利开展,报社党组织还在和睦设立了和睦分社支部。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5月29日,驻扎县城的日伪军把掳掠到的群众财物,装满23只木船,沿融江河向柳城、柳州方向逃跑。挺进队与其他抗日友军和群众拉开了从凤凰岭经滩底、东岭、罗龙、高岭头、杨梅大村等10余公里融江河岸伏击歼敌网。在抗日军民的猛烈袭击下,日军船只被打沉过半,日军头目今野一男被击毙于船上,日伪军残兵只得弃船上岸,一边负隅顽抗,一边夺路逃命。在歼灭日军的战斗中,第二分队队长陶树才、机枪手陶崇英勇牺牲。融县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7月,桂北临时联合工委根据新的形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分散隐蔽任务,融县特支32名党员原地隐蔽,转入地下斗争活动。

        1945年秋,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融县特支根据广西省工委指示,组织学习党的七大精神,开展和平民主运动,在农村和城镇进行反内战反独裁斗争,同时兼管三江、罗城、柳城等县党的工作,在柳北地区担负起中心县委的责任。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4月,融县特支根据广西省工委的横县会议精神,按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规律,积极准备新的武装斗争。7月,路璠调任中共桂柳区工委工作,融县特支扩建为融县工委,莫矜任书记。为了加强山区工作,12月,融县工委改变组织系统,建立“恒山”工委和“华山”工委,“恒山”工委设在滚贝乡大斗村。1948年4月,两个工委联合在永乐乡溪滨寨开办党的建设学习班,从思想上为武装斗争做好准备。7月,“恒山”工委和“华山”工委又复并为融县工委,仍由莫矜任书记。8月24日至9月15日,桂柳区工委在溪滨寨举办武装斗争干部研究班。学习班结束后,莫矜又参加了中共香港分局在香港举办的武装斗争学习班,制定了在柳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计划。这样,柳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干部思想和群众基础都已具备条件。1948年底,柳北地区建立第一支武工队。1949年2月,永乐乡发生西寨事件,拉开了柳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序幕。武工队发动群众,镇压恶霸,攻打税所和粮仓,组织群众进行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斗争。5月,武工队扩建为桂黔边人民保卫团,下辖3个大队6个中队、2个妇工队,团部驻永乐乡西寨屯。人民保卫团逐步摧毁永乐、高街、玉高等乡的国民党乡村政权,并在这些已控制的乡村中普遍建立了农会、妇女会。农会、妇女会和人民武装一起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支援前线,维持治安。由于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游击区和根据地日益扩展,7月底开始,国民党频繁调动武装,多次向根据地进行“围剿”。在广大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桂黔边人民保卫团取得了融水镇小荣伏击战、永乐乡鸡笼山战斗、永乐乡古盆战斗、永乐乡牛担坡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一、二次“围剿”。9月,中共融县工委扩建为中共柳北地区工委,书记莫矜,桂黔边人民保卫团扩编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兼政委莫矜,下辖3个大队15个中队、2个妇工队。其中,独立中队和第二中队在永乐乡建立,第十一、十二中队分别在和睦镇、融水镇、四荣乡、香粉乡建立和活动,第十三中队在怀宝镇、三防镇、汪洞乡、滚贝乡建立和活动,第八中队在大浪乡、白云乡、拱洞乡、红水乡建立和活动。工委和司令部从西寨屯迁往永乐乡下覃村。此后,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又取得了永乐乡鹅颈坳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第三、四次“围剿”。10月,柳北人民解放总队乘胜转入外线出击,主动进攻敌人。1949年11月22日,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融县县城。到11月底,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在融水县境进行大小战斗余三十次,毙伤俘敌近百名,起义及投诚百余名;解放了融水县境的13个大乡,即融县的融乐、永乐、玉高、和睦、高街、四联、四合、四和、四安(香粉)、新安,罗城县的怀宝,三江县的白云、大浪,占解放柳北地区29个大乡的41.4%;融水籍党员、干部、战士和民兵在作战中牺牲、就义和因公病亡25人,占柳北地区22.3%;柳北人民武装发展到6个大队和1个独立中队,27个中队,12个武工队,6个妇工队(组),1个文工队,1个医疗队,脱产武装1800余人,其中融水籍战士600余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融水籍中队及中队以上领导22人,占总数的14%;柳北区工委有党员132名。1949年12月,中共融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从1926年到1949年的23年里,党领导融水各族人民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